现在,在郑州,更多的“刘树基”应该被允许发言,即使他们说错了或者说得出格了

日期:2022-11-10 22:56:01 / 人气:182



题词:当前,郑州需要加强信息发布和与群众的沟通,尊重和回应底层的声音,增加政策执行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像2020年初疫情刚爆发时一样,志同道合,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共同努力,尽快结束当前的疫情,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重新燃起街头巷尾的烟花,切实缓解民生经济问题——我们应该团结,不要撕裂,不要误解。

11月7日,在郑州疫情防控正进入“关键期”的背景下,两起个别事件成为广大市民表达不满的出气筒:

先是11月6日郑州新冠肺炎第34次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基层社区的刘树基因为一句“前几天,我女儿18岁生日,我却缺席了她的成人礼”而冲上了今天上午的热搜指责和谩骂不一而足,甚至她的女儿也开始遭受网络暴力。

二是郑州南三环外某小区以科学精准的疫情防控为名,向居民发出了一份登记表,登记表上有“人口类型”、“职业”、“政治观”等项目,如政审,随即引发了批判舆论的狂潮。

两者都与基层主体有关。表面上看,两者都是“擦枪走火”的偶然事件。但如果联系到他们作为疫情防控“甲方”主体的身份,以及人们对郑州当前疫情防控的措施和效果的广泛意见,那么我们就会明白,这位基层书记和这个社区,因为自己的“不当”言行而被当作群体嘲讽的对象,是绝对不可避免的。

而且可以预计,只要现行疫情防控政策的惯性还存在,只要当前疫情还没有根本平息,此类事件还会陆续发生,还会有很多基层单位、干部和一线防疫人员继续中枪。

这些人和这些单位看起来有点“不义”。为什么是自己,而不是别人?不那么说,不那么做,就不会有什么问题发生吗?不就是照着剧本说话,老老实实做事,就“安全”了吗?但实际情况是,面对群众挑剔的眼光,中枪的不是张三就是李四。没有这个东西,也有那个东西;就算你按照各种指示认真做事,也永远不会被发现。前面说了,基层有多少单位能做到精准防控?所谓的“精”,标准和尺度是什么?

现在,在郑州,更多的“刘树基”应该被允许发言,即使他们说错了或者说得出格了。

只要疫情防控的“沉默”永远持续,老百姓的情绪就是“火山口”,这些人就坐在“火山口”附近。一个社区的登记表中有这么多条目是否反映了他们对“准确性”的理解?在这次新闻发布会上,刘树基的整个发言是一个轰动的“亮点”,但谁会想到,只要一点点关注,它就会成为一个“枪花”。某个群体与某个群体之间的情感对立,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我很赞同一位专家说的话。基层防疫工作者很辛苦。我们应该体谅他们,理解他们。郑州沉寂了快一个月,每个行政区、每个街道办、每个社区的工作人员都在忙碌。老百姓看得见,是因为离他们近。

但是,他们的身份有些不同。他们除了是要接受防疫的“群众”,还代表着组织和政府,他们是作为疫情防控的主要责任人而存在的。所以,在这个非常时期,他们的手势受到了不同寻常的关注:说话得体不合适?制定的政策措施是否温和但不温和?有没有及时回应群众诉求,妥善处理?面对突发事件,你表现出足够的人性温度了吗?

我们不能指望每个人都有很高的素质和很强的应对能力,但最起码要保持善良,有耐心,有同理心,有同理心,不要有阿伦特所说的“平庸之恶”;要明白自己最根本的身份,自己也是一个群众,“何不食肉糜”的显性方式和隐性心态缺一不可。

全社会也要包容和鼓励这些人多说一些有感情的话,给做了出格事情的社区、街道等基层单位改正错误或失误的机会。他们不应该被抓到最后或者被“人肉”掉。

如果要开发布会,最怕从头到尾看完稿子。满脑子都是空话大话,语言大了没个性就头大了。从某种意义上说,应该给那些被选出来或者被推出去做代表发言的基层管理者一些机会,让他们说错话,说错话,否则以后就没人敢说或者不敢说了。如果以后没人敢出声,是否可以召开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或者就算公开了,从头到尾都是照本宣科,看准备好的稿子,很少回答群众关心的问题。这种会议还有意思吗?

以前我们大多是让“组织”说出来,而不是某个具体的人说出来。这样做的结果是,每个人往往被赋予较少的责任,甚至被免除责任。

作者:恒耀平台




现在致电 524386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恒耀娱乐 版权所有